联系方式
河南:“四个强化”创始“铸牢”教育新局面丨经验交流
时间: 2025-05-12 16:02:12 | 作者: 新闻动态
河南省聚集青少年集体,把铸牢中华民族一起体认识教育融入各级各类校园办学治校各范畴、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在广阔青少年心中深植爱我中华的种子,激起广阔青少年促进民族团结、服务强国建造的热心。
强化政治引领,扛稳主体职责。各级各类校园党委把习关于加强和改善民族作业的重要思维归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必学内容。拟定全面遵循执行教育部等十一部分印发的《关于加强校园铸牢中华民族一起体认识教育的辅导定见》实施方案,逐条分化拟定执行办法,辅导高校树立民族作业领导小组,构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民族作业方式,构建党建引领、多方联动、协同发力的育人作业机制。细化指标体系,评选命名民族团结前进演示校园210所,促进“铸牢”教育走深走实。
强化宣扬教育,营建稠密气氛。结实树立“三全育人”理念,选用多种教育方法穿插交融,将爱我中华的种子播撒在师生心田。辅导各级各类校园展开党政担任专题训练,约请专家学者展开专题讲座,为新入职教师和重生发放学习材料近500万册。举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我国梦”演讲竞赛、铸牢中华民族一起体认识主题征文竞赛等,宏扬民族团结前进主旋律。运用“互联网+”展开宣扬教育,举行网络常识答题、理论文章大家学等活动,继续提高网络正向宣扬效能。
强化教学改革,夯实讲堂阵地。筑牢思维政治教育主阵地。使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大团结》《中华民族一起体概论》等教材展开民族团结前进和“铸牢”教育;使用党支部“三会一课”、教职工政治学习、学生班团会等展开“铸牢”教育。疏通讲堂教学主渠道。幼儿教育阶段引导幼儿感知爱家乡、爱中华民族、爱祖国的情感,小学阶段教育引导学生感知各民族一起发明的中华文明,初中阶段引导学生体系学习中华民族前史、构成激烈的民族自豪感,高中阶段引导学生一直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自觉保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发挥基地研讨主引擎效果。河南大学、郑州大学等国家民委中华民族一起体研讨基地、省级研讨基地展开体系研讨,获批民族团结主题相关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出书专著20余部、宣布中文中心期刊文章近百篇,炎黄学研讨效果丰盛、甲骨文活化使用成效显著。
强化实践育人,丰厚载体活动。遵从学生生长规则,展开主题鲜明、方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安排观赏“铸牢”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高校建成“铸牢”教育线上线下主题展馆,努力实现“铸牢”教育向家庭、社会延伸。在校园文明建造中融入“铸牢”元素,如建造标志民族团结的石榴籽园、创造民族团结雕塑著作等,打造“铸牢”教育园地,鼓舞师生以图片、文字等方式展现教育效果。重视在校园教育办理全过程中遵循“铸牢”主线,树立校园党、政、工、团、少先队等齐抓共管的机制。经过观摩会、研讨会,选树演示班(团、队),评选先进典型,推行有利做法,打造具有特征的“铸牢”教育思路篇、教材篇、课程篇、活动篇、文明篇、校外篇。